李小建,乔家君. 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级差异的空间分析〔J〕. 地理学报, 2001,56 (2):136-143. 〔任东明. 新时期中国区域发展状态的比较研究〔J〕.地理科学,2000,20(2):97-101.SHAN J. Amacroeconomic model of income disparity in China 〔J〕. 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mal,2002,16:47-63.YING L G. Understanding China’s recent growth experience: a spatial econometric perspective 〔J〕.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s, 2003, 37:613-628.SMITH Adam. The wealth of nations〔M〕. Bantam Classics, 2003.樊杰,陶岸君,吕晨. 中国经济与人口中心的耦合态势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〔J〕. 地理科学进展,2010,29(1):87-95. 徐建华,岳文泽. 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〔J〕. 地理科学,2001,21(5):385-389. 许月卿,李双成. 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重心的动态演变〔J〕. 人文地理,2005,(1):117-120. 毕其格,宝音,李百岁. 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关联分析〔J〕. 地理研究,2007,26,(5):995-1004. 沈续雷,王贵新,孔超. 中国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空间不均衡性对比研究〔J〕. 人口与发展,2009,15(6):69-73. 秦振霞,李含琳,苏朝阳. 河南省1987-2006年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空间演变及对比分析〔J〕. 农业现代化研究,2009,30(1):16-19. 徐艳艳,于洋. 甘肃省人口与社会经济重心的动态演变及其对比分析〔J〕. 中国林业经济, 2009,(2):41-44。钟业喜,陆玉麒.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研究〔J〕. 经济地理,2011,31(2)195-200. 司正家, 马海霞. 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战略与实践〔J 〕.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 2006,27(1): 36-42. 韩春鲜,马耀峰,罗辉. 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与演变机制分析〔J〕.干旱区地理,2010,33(3):449-455.卢思佳,张小雷,雷军,等.新疆城市经济区划分及影响范围〔J〕.干旱区地理,2010,33(2):300-305.李雪梅,张小雷,杜宏茹. 干旱区城镇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及评价体系分析与实证——以新疆鄯善县为例〔J〕.干旱区地理,2011,34(4):693-699.强海洋,张小雷,雷军. 基于分形理论的新疆干旱区绿洲城镇体系研究〔J〕.干旱区地理,2010,33(5):802-808.陈忠升,陈亚宁,李卫红,等. 塔里木河干流径流损耗及其人类活动影响强度变化〔J〕. 地理学报,2011,66(1). |